close

  網絡社會下團建如何創新?治理現代化要求下的共青團如何轉型發展?
  試運行上線的廣州“智慧團建”作出了探索:運用互聯網思維推動團建創新、青年再組織化,用網絡連接支部,以服務聚青年,讓團在你身邊,從而使團組織適應新形勢、新問題、新挑戰,完成自我轉型。
  這樣,基層團組織也能騰出精力,集中乾好三件事:聊一聊,面對面瞭解青年需求和反饋;找一找,有效對接服務的機構項目和資源;幫一幫,實現服務送達青年身邊,有效解決實際困難。
  智慧團建是治理現代化要求下,用互聯網思維促進團的轉型發展的探索,是網絡社會下的團建2.0。
  4日,隨著廣州萬名“00後”團員拿到了一張“電子團員證”,廣州“智慧團建”正式試運行上線。這是一個運用互聯網思維推動共青團轉型發展,主要通過“網絡連支部、服務聚青年、團在你身邊”來有效覆蓋、吸引凝聚、教育影響青年的系統。
  當下,全國有6.18億網民,其中40歲以下網民占80.1%,30歲以下占54%。在這種背景下,青年受互聯網、新媒體影響,行為方式、思維邏輯發生很大變化,青年及青年組織形態呈現出多元化、原子化、碎片化趨勢,這對採用層級化管理模式的共青團帶來了新的挑戰,特別是當下多元的社會化服務,讓青年有了更多的選擇,擠占了共青團服務青少年的空間。“一臺卡拉OK就能吸引很多青年的時代一去不返了”。
  重新審視新形勢、新問題、新挑戰後,共青團廣州市委提出了全新的團建2.0理念:根據青少年身心健康、成長成才、職業發展、婚戀家庭、社會融入、文化體育等六大領域的服務需求,建立一個結合青少年服務所需各種要素的雲平臺、大數據庫,聚合各種青少年服務的專業力量,整合零散的活動、陣地資源,著力打造為青少年提供優選、精準服務的“淘寶網”,讓青少年更便捷地互動參與。
  智慧團建是網絡社會下的團建創新,廣州成為了全國“智慧團建”唯一試點城市。團中央高度重視智慧團建試點工作,該項目還將擬列入廣東省改革試點方案,廣州市委市政府也專門成立了工作領導小組推進該項工作。
  團廣州市委書記魏國華認為,共青團要做好主業,直接聯繫服務青年。“這要求各級團組織務必扎實做好‘找人、留人、影響人’的工作,因此,我們打造了智慧團建這個平臺,它本質上是用互聯網思維推動團建、青年再組織化和增強基層能力的工具。”
  轉型
  用互聯網為青少年提供精準服務
  互聯網對青少年產生的影響重大而深刻。信息化時代,共青團轉型勢在必行。廣州團市委給出的解決之道是:站在青年的角度、思維、視野,並融入主流價值觀、正能量,為青年提供信得過的精準服務。
  廣州有多少名團員?他們都需要什麼樣的服務?團組織提供的服務是否能夠滿足需求?這些看似簡單的問題卻難以精確回答。正如一個商業模式運作前需要進行市場調查,共青團也需要全面瞭解其服務對象——青少年的需求和喜好。
  然而,隨著信息化及“大數據”時代的到來,世界已形成一個互聯共通、在一定程度上超越時空限制的電子網絡格局,過程中數據沉澱下來變為了大數據,解決問題的方式,形成了新的思維模式——“互聯網思維”。在這樣的大背景下,團的工作對象、工作環境、外部條件、組織形式都發生了很大變化。共青團如何運用互聯網思維推動自我轉型,成為共青團特別是城市共青團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課題。
  事實上,新媒體對青年思想觀念、生活方式、表達方式帶來深刻的影響。據統計,80%的青年平均每天花一個小時以上的時間使用新媒體。應該看到,互聯網對青少年產生的影響重大而深刻,認識不到網絡發展趨勢,共青團將難以真正走近青年,工作方式也將難以適應新情況的變化。因此,重視和關註互聯網、全方位加強互聯網工作是提升共青團組織吸引力、凝聚力、影響力的關鍵所在。
  “我們舉辦了很多活動,有高度、廣度、深度,青少年也喜歡。但是在互聯網時代,目前純線下的活動,存在一個‘天花板’現象:由於層級化的團組織服務能力有限,無法覆蓋足夠多的用戶。如何突破這個天花板呢?我們認為,需要參考學習像騰訊、京東、小米、蘋果等公司的做法,運用互聯網思維來開展青年工作。” 廣州團市委智慧團建項目負責人傅航表示,而在以用戶體驗為主、多元開放的商業服務模式下,青年流動增強,共青團傳統管理模式受到了挑戰。而且,商業模式比拼的是誰的服務更及時、更精確、更貼心、更優質,這直接影響青年對各類組織的選擇及歸屬。
  可見,信息化時代,共青團轉型勢在必行。但如何轉型考驗著各級共青團的應變能力。廣州團市委給出的解決之道是:為青年提供服務——與一般商業機構提供的服務不一樣,是站在青年的角度、思維、視野為其優選把關,並融入了主流價值觀、正能量,讓青年信得過的精準服務。
  廣州市在冊團員數量有近50萬人之多,這種“用戶”數量不管是在什麼時代,都是一種優勢資源。如果能夠摸清楚每一名團員的需求,並且形成大數據庫進行彙集、沉澱,那麼優勢資源就能轉化為策劃活動的靈感源泉、檢驗服務產品的評估標準乃至政策制定的依據,發揮出更大的功效。
  而實現量變轉為質變的關鍵,在於如何將運用互聯網的思維推動共青團的轉型。
  探索
  整合資源,搭建大數據平臺
  未來用於準確定位青年需求的廣州青少年數據庫,是智慧團建的“心臟”所在。今後,“智慧團建”網絡平臺各大服務版塊將從庫里抓取數據,精準分析青少年的需求。
  那麼,共青團可以如何運用互聯網思維呢實現自身轉型呢?記者看到,廣州團市委試圖通過構建一個智慧團建互聯網平臺,進而整合資源,實現三個至為關鍵的服務理念:“網絡連支部”、“服務聚青年”、“團在你身邊”。
  這可以說是新時代下團建的精髓所在,三者環環相扣,網絡是手段,服務是核心,團在你身邊是目標。
  互聯網思維如何在團建中得以表現?目前,廣州智慧團建網絡平臺構建了八大服務版塊,分別為u活動、u培訓、u工作、u婚戀、u志願、u權益、u新聞、青年惠。此前較為分散的各大領域服務被整合進入一個大平臺。這個大平臺還有一個“心臟”,即未來用於準確定位青年需求的廣州青少年數據庫,數據庫將匯聚團員數據、少先隊數據、青少年數據及各類活動數據、資源數據、用戶反饋數據等。
  數據庫是智慧團建的“心臟”所在。傅航介紹道,今後,“智慧團建”網絡平臺各大服務版塊將從庫里抓取數據,精準分析青少年的需求。
  互聯網思維除了要求團組織能夠提供準確透明的信息之外,還要求團組織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務。
  “u工作”便是這種互聯網理念的例證。“u工作”可以說是一個“廣州青年就業創業公益性交互服務平臺”,目前由廣州團市委主辦的首屆廣州創意創業大賽已進入決賽環節,參賽的選手中不乏即將踏入社會的準大學畢業生。與其他大學創業大賽相比,首屆廣州創意創業大賽更加註重項目落地,為此,團市委為這些創業項目引入了風投機構,與大學生團隊面對面溝通。據記者瞭解到,目前數個創業項目已經得到了風投機構的青睞,部分學生團隊還在風投機構的協助下註冊公司,其產品即將下到生產線。
  依靠大數據平臺,智慧團建除了有著人性化的服務外,未來將抓取青少年需求,為各項服務和政策的出台提供強大的數據支撐。以“u活動”為例,這裡將整合進廣州團市委所能提供的各項活動項目,而隨著青年在平臺上不斷留下數據,“u活動”將根據用戶的需求,未來提供更加精準和與時俱進的活動項目。
  而“u婚戀”版塊則從傳統線下的婚戀服務搬到網絡上,註冊會員的共青團員將個人信息發佈在平臺上,隨著用戶的需求,團市委定期舉行靠譜的線下相親活動。所謂靠譜,說的是單身青年要註冊會員並參加婚戀社交活動,不僅要本人實名,還要所在團組織推薦,這是其他婚戀網站所做不到的。
  “電子團員證”則更是智慧團建將共青團的互聯網思維模式發揮到極致的例證。今年5月4日是“五四”運動95周年,廣州首批萬名“00後”團員將獲得由團市委發放的“電子團員證”。
  這張電子證具有一卡兩用功能,既有“電子團員證”功能,掃一掃即可實現團籍註冊、團員專享等在線業務,方便團員辦理各類傳統業務,提升團組織服務粘性;還有“青年u卡”功能,今後,青年用戶可憑積分享受圖書館、博物館等公共服務,享受各種餐飲、娛樂、服飾等商業優惠、折扣。
  魏國華告訴記者,“團建2.0”模式下,組織之間可以扁平化管理、互聯互通。過去,團員入團入隊,培訓、管理、活動參與、激勵、聯絡、推優入黨、流入流出等環節彼此之間相對獨立;現在,通過一張“電子團員證”,通過與身份證相關聯的認證就可以一卡通行、自由選擇、累計積分。過去,每個組織的活動、陣地、資源是相對零散的;現在所有資源進入了一個雲平臺,可以便捷對接、共享共用。
  可以說,互聯網思維影響下的智慧團建,其運作模式和理念充分借鑒了成熟的商業模式,但與一般商業機構提供的服務不完全一樣。傅航告訴記者,廣州青少年綜合服務平臺上各版塊服務產品是各級團組織發揮“朋輩導師”作用,站在青年的角度、思維、視野,為青年優選的服務;其次,服務的主體多元化,團組織不是包打天下,而是聚合社會力量,集結團組織、社會組織、公益機構、自組織等社會力量一起來服務青年;再次,智慧團建架構下推出的項目是充分融入了主流價值觀、充滿正能量、青年信得過的服務。“在這裡,我們只是搭建了一個類似青少年服務‘淘寶網’的平臺,共青團在其中做的是優選服務,而產品供應商除了團組織以外,更多的還是各類青年社會組織、公益機構、自組織和愛心商家。”
  創新
  政府和商業服務的邊界融合
  “思維創新”,指做差異化的青少年服務產品;邊界融合,主要做“政府做不完、商業不願做”的服務,解決介於青年基本保障性需求及個性化需求之間的發展性需求。
  儘管傳統團建管理在當下遇到了不少“挑戰”,但是它的優勢並沒有被瓦解,相反,在服務型政府和成熟商業模式下,共青團的服務更加具有推廣價值。
  廣州團市委設立的青年婚戀服務平臺取得了成功,被許多商業婚介機構認為是不可複製的樣本。該平臺的配對成功率很高,秘訣在於相親雙方來自於各行各業團員,雙方除了填寫真實資料外,還有來自單位證明,這種基於團組織的信任便是商業機構無法企及的“先天”優勢。
  於是,廣州共青團提出“思維創新+邊界融合”,前者指通過做差異化的青少年服務產品;後者指共青團的定位——做政府服務的延伸、商業服務的彌補,主要做“政府做不完、商業不願做”的服務,解決介於青年基本保障性需求及個性化需求之間的發展性需求。
  廣州團市委的“志願時”系統就是範例。亞運會後廣州志願服務事業蓬勃發展,但也遭遇到了志願項目找不到實施經費、志願者找不到服務項目、服務項目找不到志願者等供需雙方信息不對稱問題。這正是政府鞭長莫及,商業上無利可圖不感興趣的領域,廣州共青團研發志願時系統,通過在線信息化管理的手段為廣州志願服務事業化發展“破題”。現在平均每個月,有800多個志願項目在系統上落地。據統計,目前志願時系統有實名制註冊志願者173萬人,其中廣州地區就有107萬人,每月系統增長約800個服務項目,每月新註冊1萬名志願者。通過連續三年舉辦志願服務廣交會,廣州團市委聯繫上了2000多家青年社會組織,籌集了3507萬元資金,資助了1058個項目。現在已有958家青年社會組織成為了各級團組織的合作伙伴。
  “通過‘志願時’的運作,我們可以發現,共青團找準了自己的定位,其橋梁紐帶作用也充分發揮出來了。”魏國華說。
  未來,志願時系統將納入智慧團建“u志願”版塊,隨著智慧團建大數據平臺不斷整合數據和資源,未來志願服務將呈現一種“青年團購”服務方式。在“u培訓”中,智慧團建未來將打造成為廣州本土權威的青年網絡公開課平臺,青少年既可以利用零散時間,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充電,也可以自己錄製教學視頻當老師。未來,希望進行某種技能培訓的青少年可以在“u培訓”網站上留言,當要求達到一定合適的“團購”數量後,智慧團建的大數據平臺便將數據反饋到運營處,運營處可以從廣州市各行各業的“青年文明號”中選取有該項技能的人員,為有普遍需求的青少年群體實現“青年團購”訂製服務。
  南方日報記者 馬喜生 通訊員 岳嘉  (原標題:廣州智慧團建 打造青少年服務“淘寶網”)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qj63qjsrrg 的頭像
    qj63qjsrrg

    Carter

    qj63qjsrr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